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信息公开发布时间:2017-11-02浏览次数:922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1688工程”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委对高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党的建设全面负责的要求,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战略部署,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型高职名校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质量为核心,以优质校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和谐稳定为保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砥砺奋进,从严管党治党、依法办学治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制定学校2017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示范,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住经常,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深化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在“学”“做”“改”上下功夫,突出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精心组织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按照省委专题部署,精心准备、严密安排,筹备召开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校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把风险防控和严肃换届纪律贯穿换届全过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心齐气顺。加强换届后党委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3.严格干部经常性管理监督。贯彻好《准则》和《条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批评教育,强化对关键岗位监管。根据学校《中层干部培训工作实施办法》,利用假期对中层干部实行轮训,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把“四个意识”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将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按照选拔任用的组织程序,做好部分空缺岗位中层干部选任和新提任中层干部试用期满考察工作。

4.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人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委牵头抓总,发挥“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职业院校中心”的平台作用,围绕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形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科研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综合竞争力。

5.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净化政治生态。重点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发挥党校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形成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局面。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早发现、早提醒,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加强学校问责机制建设。以经济责任审计整改为抓手,加强学校内控机制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继续推进效能监察,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巩固巡视整改成果,进一步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对违纪现象“零容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6.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全力以赴推进代表选举、氛围营造和学习贯彻等工作。系统制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实施方案,确保中央要求落实到位。

7.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176号)精神,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制定学校新形势下加强思政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构建全覆盖、多维度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8.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教师集体备课和“问题链教学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课程思政”研究工作,引导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培训和名师选树,探索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计划”,开展“普及化”、“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继续推进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形成国防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推进“双向融合”工程,加强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成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

9.全面实施“一流大学文化行动计划”。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黄炎培大讲坛”为载体,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立德树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推进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加强和谐向上的环境文化建设。以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工匠精神,加强敬业乐群的行为文化建设。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以大学科技园、产教融合中心为载体、以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为引擎,加强创新创业的专业文化建设。在学校大学章程的框架下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科学规划党委领导下的行政权力、民主权力和学术权力,进一步细化校务公开,加强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建设。

10.做好宣传及阵地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加强校园网、显示屏、广播、橱窗、校报等宣传阵地建设,改版升级学校中文网站,建成英文网站。整合校园新媒体资源,整体部署“两微一端”发布。做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氛围营造工作。选树和宣传师生、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效应。加强与宣传、文化部门及新媒体的联系沟通,扩大学校影响力。严格宣传阵地的管理和网络舆情的监控,确保政治安全。

11.加强职教理论和实践研究。用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中心等全国性平台,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面向全国职教社系统和中高职院校发布职教研究专项课题。进一步梳理高职研究机构资源,加强与相关学术团体的联络交流,紧扣政策热点、聚焦发展难点开展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承办好全国高职研究会年会,积极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100周年纪念活动。

三、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2.继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根据新的专业设置情况,开展新一轮的专业(群)带头人聘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制定全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标准,指导开展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大力推进“2468”一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内涵。扎实推进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做好迎接省教育厅中期验收准备。在有条件的学院,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和专业国际化试点。启动新立项的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教学资源库项目。抓好《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承接任务的实施,与落实“十三五”规划“八大行动计划”同步推进。积极推进以专利形式开展毕业设计制作的改革试点,做好省级毕业设计的评优及推荐工作。

13.通过技能大赛和教学竞赛带动课程建设水平提升。积极组队参加技能大赛省赛、国赛,在扩大参与面的基础上取得竞赛成绩的突破,协助承办好有关赛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微课和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鼓励教师依托毕博平台,大力推进网络化课程建设,扩大校、省、国家三级在线开放课程比例。以“双创”教育引领教学改革,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力争每个专业都有12门专业与创新能力融合的课程。

14.实现教学成果奖的新突破。认真组织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高度重视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在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以全校之力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在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级别和数量上有新突破。同时,做好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准备工作。

15.打造国际化品牌,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切实加强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和专业国际化认证跟踪验收工作,形成二级学院分年度推进的方案。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完善并优化中外合作办学布局。发挥承办国际学术会议的经验优势,力争承办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会议。扎实推进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进一步深化中缅职教留学生合作、来华留学联盟、韩国东亚教育文化院等项目;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2017年留学生在校生人数争取达到200人。发布全国高职“一带一路”国别研究和中美“百千万”项目专项研究课题指南,把“职教分会”建成全国高职国际化工作智库。做好因公出国(境)团组和人员选派,加强出国(境)管理和服务。

16.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产管理,有序推进实训平台建设。重点跟踪国家、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项目,提前设计安排,把握进度要求,确保如期接受验收。注重运用实验室绩效评价结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根据实训教学和办公用房方案分步调整到位,逐步恢复天堂校区办学功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规范处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加强资产购置、实验室建设和设备采购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验收流程,切实维护学校经济利益。

17.大力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思路,做好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设计。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核心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初步完成诊改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支撑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打造智慧教学平台项目,建成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服务教育教学。推进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中心机房改造升级。按照智慧教室的要求,推进公共多媒体教室的改造。按照“一张网络、多家运营”的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分配资源,完成校内通信运营的总体布局和应用。完善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构建信息化工作体系。

四、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18.构建学生发展服务体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继续做好学业预警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立“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打造住楼辅导员队伍,努力提高公寓文化育人水平。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和方法,开展“助学•筑梦•铸人”工程。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19.深入开展共青团改革和学生会工作。根据团中央关于共青团工作改革试点院校的相关要求,制定学校的实施方案,逐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大学生实践成长服务平台,全面启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会工作,切实发挥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挖掘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育人功能,举办高品位、高水准的校园文化活动。

20.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高度重视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申报工作,力争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发挥全国“创盟”平台优势,开展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竞争力排名,探索进行百所优秀院校、千支重点团队和万个特色项目评选。与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共建“中英创新创业教育总部基地”,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引入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教学实训课程。积极组织参加“发明杯”“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活动,继续保持良好的竞赛成绩。组织筹备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及相关换届的准备工作。

21.高度重视招生工作。科学研判高职招生形势,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研究。根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科学制定招生计划,确保招生计划圆满完成。创新招生宣传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在强化省内高考宣传的基础上,加大提前单招的宣传力度。与优质生源基地建立常态化的联系,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确保新生报到率保持高位。

22.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在拓宽就业渠道、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就业单位层次和专业对口率,探索建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重视开发新媒体平台,提升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保持在98%96%以上。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提升创业园的层次和品位,培育扶持创业项目,选树学生创业典型。

五、注重实施引培并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

23.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突破,引领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制度和经费的保障力度,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继续加大博士引进力度。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大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积极打造“10公里混编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平台,与企业合作成立“大师工作室”“企业教师工作站”“博士企业工作站”。制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整体方案,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行为规范。

24.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新一轮绩效工资方案的实施为基础,以全员聘任为依托,优化绩效工资制度。修订职称评审办法,发挥职务评聘的政策导向作用。探索用人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人事代理用人机制。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人事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服务发展的贡献度

25.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制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培育省级、校级科技创新团队,集体攻关重大科技或科研项目。有效整合科技平台资源,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推广转化中心,与栖霞区政府共建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科技成果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继续扩大专利申报和授权量,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项目转化应用,争取政府支持项目3个,申请专利500项、授权专利200项,技术成果转化5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4-5项,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论文。积极推动各类纵横向课题和科研成果申报,力争在项目上实现突破,确保横向项目和到账经费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做好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环境氛围建设和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学术功能和服务功能。

26.积极发挥科技园“四地”作用。努力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区域科技创新的基地、师生创新创业的园地、精英人才培养的高地、校企协同发展的福地”。进一步发挥科技园“政府+高校+企业”的模式,探索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为学生实习实训、校内兼职教师聘任提供载体,推动园区企业与校内专业学院在科技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建立合作。积极打造省级众创空间,为校内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继续加强科技园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27.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与西门子、沈阳机床厂、华为、苹果等行业领军型企业的深度合作,采用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打造校企合作的品牌和亮点,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广泛开展与中小微企业合作,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革新、流程再造、发展咨询等服务。积极拓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校企合作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以及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承接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开展应用性研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推动与校友企业之间的合作。

28.继续拓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加强与政校企行的合作,积极拓展社会培训项目,全年社会培训总量达到4万人天。认真做好国培、省培等项目的申报与组织实施,通过优质项目提升学校影响力。面向校内外的不同需求,加强与社会鉴定机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努力扩大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规模,全年职业技能鉴定5000人次。积极稳妥地推进成人继续教育,保持自学考试学生规模稳定,确保学历教育规模稳中有进。

七、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9.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制定校园安全稳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实行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努力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演练。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体系,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公寓以及天堂校区技防建设。开展师生安全教育,提升校园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

30.以预算管理为抓手,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聚焦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着力解决影响预算绩效的关键点。建设财务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巡视和审计发现问题,全面梳理学校内部工作流程,构建全覆盖的内控体系。加强招投标工作管理。

31.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基建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梳理基建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基建工作内部管理。做好工业中心三期(江苏省现代机电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开工建设,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和青年教师公租房收尾并交付使用。做好学生公寓D组团、校园道路、屋顶防水、单身公寓、教学楼外墙改造出新、教四教五电梯安装等校内改造项目。启动图文信息中心建设的前期调研、论证及设计工作。

32.强化保障功能,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探索适合校情实际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智慧后勤建设。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加强食堂日常监管,改造食堂就餐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餐厅文化,发挥育人功能。加大健康理念宣传,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为师生提供周到细致服务。进一步加强节能改造和节水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定青年教师公租房分配实施方案,改善青年教职工的居住条件,为人才引进做好保障。

八、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实施民主决策和科学治理

33.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作用。关心、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校地统战合作共建。

34.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教代会提案落实督查,监督实施校务公开活动,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教职工解难事、办好事。及时反映离退休教职工诉求,创造条件为老同志做好服务。

35.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坚持服务青年的方向,抓好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和“四型”建设,积极推动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

36.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水平。在大学章程框架下,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开展规章制度梳理,形成制度汇编;根据规章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健全完善学校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功能,增强治理能力。

九、几项重点工作

37.全面推进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试点。继续完善内部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的全校顶层设计,优化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依据,以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为主要抓手,厘清各部门在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中的职责和任务,使各项目行动计划与学校的质量保证理念、质量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相一致,确保建设任务落地生根。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诊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编印《指导手册》进行各个层面的指导,引导全校树立质量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理念。接受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复核,圆满完成诊改试点任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的数据源头采集,为顺利推进诊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人才培养数据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总结分析,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典型案例在省、国家质量报告中的收录数量。

38.认真做好百年校庆筹备工作。成立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研究制定校庆整体方案和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动员力量,广泛搜集资源,加强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研究、传承和弘扬,编撰南工院校史,启动校史展览馆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建设,为百年校庆前出版《南工院百年职教成果系列丛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9.加快推进省、国家优质高职院创建。进一步梳理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总结提炼办学成果,加强优质校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院校建设方案,力争进入全省卓越校和全国优质校的前列。

40.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在广泛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校院两级管理试点方案,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重点选择两个二级学院先期开展试点工作,形成试点经验后,逐步在全校实施。通过推动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

41.深入推进“三型两化”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基础的基础”,全面推进“三型两化”(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标准化、常态化)党支部建设,切实推动“神经末梢”动起来、“毛细血管”活起来,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制定“三型两化”党支部的标准、细化实施党内政治生活月计划、建立党支部工作台账,制定“三型两化”考核办法和评优标准,把严的标准、高的要求立起来。

42.积极发挥各类平台作用。依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交流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职教分会、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现代机电职教集团,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学术中心等国家和众多省级平台,积极履行社会担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